岭南风物:外公家藏稀世名琴

《羊城晚报》 2002-04-17 作者:大德

  

  读贵版4月2日刊发的《古琴与古筝的区别》,知我国古琴已向联合国申报“人类文化遗产”,因而想到广东的四大名琴:绿绮台、天蠁、春雷、秋波。四大名琴中,又以绿绮台最著名。

  绿绮台琴是唐武德二年(619年)制,至今已有1383年历史了。绿绮台琴形为仲尼式,髹黑漆,经岁月沧桑,已渐变为褚色。琴底颈部刻有八分书(隶书)“绿绮台”三字,龙池右侧有楷书“大唐武德二年制”七字。据有史可查者,原为明武宗朱厚照所用,后赐给一刘姓者。明末为邝露所得,视之为宝,出入必携。永历四年(1648年),清兵入粤,邝与诸将守广州,凡十阅月,城破之时,邝露在居所海雪堂内,将古器、图书环置左右,抱绿绮台琴,啸歌以待,从容就义殉国。清兵搜掠了他所有物品卖于市,惠阳叶犹龙以百金赎得绿绮台,后以琴招一代名流梁佩兰、陈恭尹、屈大均、释今释等泛舟惠州西湖,众人忆邝露慷慨赴死,皆流涕赋长歌。其后,琴归马平杨氏。咸丰戊午(1858年)之役,杨氏后裔子遂托友人保管,但友人却私自把琴卖给东莞可园张敬修。1914年为东莞邓尔雅———我的外公所购得,保存至今。

  外公邓尔雅(1884-1954)是广东著名学者,精通文字学,诗、书、画、印皆名闻遐迩。清末游学日本,归后与潘达微同办《时事画报》,为南社著名诗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往情深,而对民族英雄更为崇拜。外公对邝露抱琴殉国的事迹尤为感动,故对其曾藏的绿绮台琴情有独钟。1902年,他偶然认识杨子遂,听杨讲述失琴之痛、思琴之苦,便有《双琴歌题邝湛若遗像》之作:“双琴南风绿绮台,出亦琴,入亦琴,海雪之堂,二雅文心。今我见琴如畸人,急弦亮节难为音。自然有奇气,自然有奇意,人间不能名,希声闻上帝。”从此对绿绮台一则痛惜不已,一则为之神往。1914年,张氏破落,遂要靠变卖家藏度日,外公因知其所藏之绿绮台必不能守,遂往探访,只见琴已残甚,完壁已被虫蚁所蚀,首尾皆毁,不禁悲从心生。毅然以千金购下,希望琴以传人,人以传琴。自此,外公之绿绮情结,至死不移。得琴后即篆“十四年八月得邝湛若藏唐琴绿绮台”、“绿绮台”两印,并作《记得绿绮台琴》诗:

  邝子死抱琴,癣琴留至今。
  忽生山水感,犹有凤凰心。
  帝肯灵踪(门必),天教奇福临。
  羲农难再迹,思古想知音;
  展转何人手,明珠惜暗投。
  弹曾三日学,价愿百金售。
  宝剑胡从问,南风未可求。
  焚香读峤雅,灵气郁罗浮。
  外公还以上等朱砂钤绿绮台拓本数份分赠知交(今孙中山文献馆仍藏一帖)。母亲结婚后,外公又亲自以象牙缩刻绿绮台琴一对,赠予女婿黄般若。1928年,外公居香港,在新界大埔筑“绿绮园”,把绿绮琴藏于是园,以表敬慕邝露的高风亮节。友人知其所好,偶于市上见释今释的《绿绮台琴歌卷》,欣然购下相赠。1930年,黄宾虹先生亦为绘《绿绮园图》相送。1937年7月,绿绮园为台风所摧,他情急中惟抱绿绮琴走避,其它藏书皆为风所毁。1940年,在抗战声中,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在冯平山图书馆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外公把绿绮台琴及释今释的《绿绮台琴歌卷》借出展览,如潮的观众在祖国烽烟四起、乡邦残破的时刻,面对邝露曾抱着殉节的稀世名琴,肃然起敬,潸然泪下。

  绿绮台琴的收藏,不仅显示了外公的爱国情怀,而且还见证了他与我的外婆陈氏的鹣鲽情。外公外婆感情甚笃,外婆虽无文化,但在外公的熏陶下,亦曾口占“梅影横陈绿绮窗”之佳句。她身体多病,多次命丈夫为她预作悼亡诗,中有“有琴不御是知音,有弦不继非爱琴。愿弦勿断琴勿碎,千春同此凤凰心”一首。外婆于1928年仙逝,她对外公最后的遗言是“断弦不续非爱琴”,一则希望外公好好保存此琴,二则希望外公早日“续弦”以有人照顾其起居。外公三年后才续娶叶氏,续弦前写下了十首悼念亡妻的诗,其中有云:“相期传得凤凰心,不续朱弦匪爱琴。解合鸾胶难适性,良言辜负到如今。”

  数年前,曾有文传绿绮台琴已不知下落,亦有说现存某博物馆。其实,此琴今仍存外公继室叶氏外婆家中,笔者年前曾有幸一见,与外公当年所记之残破程度又稍甚矣。

金羊新闻金羊网新闻__岭南风物:外公家藏稀世名琴(详情请浏览http://www.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