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黄人《历史哲学及哲学史》手稿

最近,在整理先祖黄人遗稿时,发现了他撰写的《历史哲学及哲学史》部分手稿。

    黄人(18681913),原名振元,中年易名,字慕庵,号摩西,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南社”创始人之一。1900年,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创办,被聘任为总教习(首席教授兼教务长)。黄人一生著作甚丰,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编纂了我国近代第一部《普通百科新大辞典》,创办了苏州历史上第一张白话报《独立报》,主编了清末四大小说期刊之《小说林》,翻译出版了《大复仇》、《银山女王》、《日本剑》等一大批欧美和日本著作,为我国的文学史和小说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南社”才子、苏州奇人。

    2004年,在黄人编撰的《中国文学史》10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联袂召开了《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国际研讨会,150多名中外学者教授济济一堂,共同研讨,以示纪念。

    在东吴大学的校史资料中曾记有,黄人还“手编过《东亚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等”,可一直没有见过原著或手稿,所以不少学者对此存疑,去年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平原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撰文《晚清辞书视野中的“文学”——以黄人的编纂活动为中心》,对黄人作了高度评价:认为“作为现代中国第一代从事文学教育的‘专门家’,黄人的才情学识固然引人注目,但更值得后人欣赏的,是其建立了现代学科分类基础上的‘百科视野’”,但陈教授在谈及黄人是否编写过《中国哲学史》等论著时,认为“此说不知根据何在?”

    这次黄人手稿《历史哲学及哲学史》的发现,终于可使这个问号变成了句号。

    黄人撰写的哲学史从“(发端)静坐瞑目回忆人间之所由来”开始,分析了宇宙进化、生物进化、人类社会进化等过程,阐述了人类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等哲学问题。

    黄人的一般手稿,字迹潦草,涂改很多,甚至修改多于原文,真如其挚友金鹤冲所写《黄慕庵家传》中所言:“慕庵文章多古字,隶草杂出,人或不识”。可这份《历史哲学及哲学史》并非如此,这份手稿用毛笔书写,字体工整、骨清神秀、亦隶亦楷、古拙朴实,不同于黄人的其他手稿,可见这也许是一份已修改誊清的稿本,尽管中间还有个别地方有圈点,但总体不难辨认,这也许是黄人授课用的讲稿或用于刊印出版的样稿,至于文章内容更待专家解析,具体细节有待进一步考证。

    黄人《历史哲学及哲学史》手稿的发现,无疑会对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和学术界带来很大的帮助。

上图为黄人 《历史哲学及哲学史》手迹

 

(作者黄钧达,摘自2008717日《苏州日报》A14版古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