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纪念馆布展设计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最集中、成员社会职业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以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主国家、并力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西方进步文化、促进社会革新为主要宗旨的民间组织。

     南社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社员遍布长江三角洲地区,也远及华中、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诸省,有个别人来自海外。南社有苏、浙、闽、粤、湘、辽六个支社以及新南社、南社纪念会,其总人数共达1650余人。南社与上述各地形成声气相通、人才汇聚的社会先进人文网络,其根据地及活动中心是在上海租界,以及附近地区金山张堰与苏州吴江等地。南社的创始人是陈去病高天梅与柳亚子。南社创办前的首议之地就在金山张堰高天梅家“万梅花庐”内。南社第一次雅集(又称成立会议)是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南社共两位主任,前为吴江黎里柳亚子,后为金山张堰姚石子。

     南社纪念馆经上海市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5月批准成立,设于金山张堰姚石子故居(区文物保护单位)内。该故居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一个重要据点。该纪念馆是当前国内唯一的一座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并将不断丰富内容的平台。它综合反映了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予社会革命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史实。它将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人文史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先进文化交流的基地。

    纪念馆分列以下十大内容:

1. 青史垂功(南社创始人及有关综合介绍)

2. 烈士流芳(南社在各个时期有悲壮牺牲的烈士)

3. 舆论开先(南社人士对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开拓)

4. 教育兴邦(南社人士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

5. 绩学扬辉(南社人士对国学与中国近代社会科学事业的贡献)

6. 德艺双馨(南社人士在中国传统书画及金石艺术上的丰硕成就)

7. 学贯中西(南社在学术领域中涌现出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8. 家学传承(南社中汇聚了许多家学渊源很深的文化世家)

9. 巾帼英才(南社中有一批妇女界的杰出风云人物)

10.海外蜚声(南社人士普遍具有国际视野并重视对外交往)

    (一)青史垂功

    20世纪初,以上海为主要中心的江南数省,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仰慕着明代末年的几社、复社人士提倡的气节,以文会友,立志报国的风范;另一方面又与海外孙中山的中国革命同盟会决心推翻清封建王朝相呼应,于是发起成立南社。所以称为“南”,就是反对北庭清王朝的标帜。也是“操南音不忘本”的意义所在。毫无疑问,清王朝的最终倾覆,南社是与有功焉。对于近代中国各种先进社会文化事业的推介与建立,按照辩证唯物史观,不少南社人同样是留有光辉功绩的。他们的风流文彩,也反映了一种时代标帜。本馆陈列,旨在追念、弘扬与研究。

      (二)烈士流芳

   南社是革命知识分子的群体,要革命必然有牺牲。所有南社人士几乎都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抚育,他们重视道德操守,笃信以身许国,义无反顾,乃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20世纪上半叶,南社中为革命而捐躯的烈士,达22人之多。他们中有的惨遭清王朝的镇压,有的被害于袁世凯的阴谋,有的壮烈牺牲于反动军阀的屠刀下,有的殉难于抗日烽火,有的沥血于敌伪政权的施毒,也有被蒋介石独裁所构陷。他们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精神,也构成了当年南社的灵魂。他们将流芳千秋,永远为后人所缅怀和追思。

      (三)舆论开先

   “以文字鼓吹革命”,这是南社创立时开宗明义的第一项任务。唤起民众,引导舆论是赢得革命的重要条件。南社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始终身体力行。他们的具体行为就是从办报和写文章开始。当时南社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这方面的能手,也成了中国近代报刊出版事业的率先开拓者。由南社人创办、主编或主要撰稿的报刊,不下七八十种之多(包括因受清政府查禁而不断易名)。其中名声卓著的有《民立报》、《神州日报》、《太平洋报》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专业报人的有邵飘萍、成舍我、曹聚仁等。他们不仅在南社史上,而且在中国报刊史上都占有非常光辉的一页。

    (四)教育兴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南社人信守先哲遗训。他们不仅以此为个人立身律己之本,并以此教育社会。他们始终把文化教育作为救国的出发点和立国之根本。在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南社中从事教育事业的达200余人。其中有自己创办各种学校的,包括义务办学;有许多饱学之士乐于教小学、中学,非常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有长期或流动担任各级学校的校长,更有不少人担任过南北知名大学的教授。所以有人说南社人的社会身份既是革命者,也是教育工作者,也有人称南社是教师联合体,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南社的独具特征。

      (五)绩学扬辉

    南社以弘扬文化为经,倡导革命为纬。这里的文化是宏观文化,不仅含文史哲,而且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民俗等社会科学在内。南社既是先进知识分子的群体,就汇集了各方面的学问家,在各学术领域都作出过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其中尤以文学占的份量为最多,文学中又突显了他们一贯注重的国学与擅长的传统诗词,当然也包括了各种新兴文学以及翻译作品等。南社同样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努力做到立德、立言、立功并举,他们留下了各门各类的传世作品,卷帙繁巨,蔚为大观。这里展示的只是一小部分,本馆还将陆续搜集。

      (六)德艺双馨

    有人做过这样不十分精确的统计,南社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员都擅诗词,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社员都写得一手好字,有百分之十以上的社员是丹青妙手。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往往是先作革命实干家,然后才去从事文学诗词创作并兼通书画。按照中国固有文化传统,诗书画印是相辅相通,融为一体的。只有品德修养好,文化基础扎实,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书画艺术大师。南社中的书坛、画坛确实涌现过这样的大师,而且是群星璀璨,百花齐放,其精神品格,流风余韵,至今被后人所景仰。他们的作品分散各地,也有不少佚失。本馆将持续搜存。

         (七)学贯中西

    南社创立之日,正是西学东渐之时。南社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与评价,虽各有差异,但非常一致的是他们都主张科学强国,向西方学习与引进自然科学,因此涌现出数以百计的留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学数理化。其时他们的年龄是25岁至30岁,学成归国后,几乎都成为这一领域中的奠基栋梁和领军人物,最可贵的他们还都是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科学家。例如数学家郑之藩,生物学家胡先骕、化学家任鸿隽,以及自学成才、名驻月球的天文学家高平子等,都被南社标榜的先进人文精神所吸引,先后都成了南社人,这不能不说是南社所独具的又一光辉特征。

         (八)家学传承

     中国自南宋以后,中原文化南移,到明清之际,江南诸省随着地域人文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出被社会公认的名门望族,逐步形成传之不替的文化世家,产生源远流长、世代绵延的家风和家学。南社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文人社团,自然容纳了对社会产生有益影响的许多文化世家。他们中除上海金山姚氏外,尚有金山高氏、青浦王氏、安徽县胡氏、安徽芜湖吕氏、浙江杭州丁氏以及湖南醴陵刘氏等。展示这一文化结构,不仅是反映了南社多元化内涵的特色,而且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亟待开展并已被国际所重视的又一领域。

     (九)巾帼英才

    南社1650余位社员中,女性社员有103位之多。她们都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先驱,也都是才学双全的进步知识分子,其中不少还是身体力行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爱国革命家与社会活动家,也有不少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与教育家。拥有如此众多的胸怀大志的巾帼英才,不仅是南社的一大特色,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妇女独立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这在古今中外所有民间社会组织中,也是一种极为难能可贵而又罕见的现象,值得后人追念和研究。

         (十)海外蜚声

    中国革命同盟会与南社是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前者主外,后者主内,但也互相呼应。南社中的主要人物都在海外参加了同盟会,这样也就决定了南社是一个国际交流型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社团。南社始终提倡与海外同仁广结交谊,并不断有人到日本及西方国家交游或留学,为数之多,在清末民初创历史纪录。也有不少人多次赴东南亚国家办报宣传中国革命。更有朝鲜爱国志士申柽到中国来参加革命并加入南社。朱少屏主持的环球中国学生会,又为南社接通了环球交往的渠道。至今南社人的后裔散处在海外的极多,国际南社研究会也在美国率先成立,这些都构成了南社的一个特有标志。